隔絕煤塵爆炸
作者:helilong 時間:2020-01-08 16:54
隔絕煤塵爆炸
①、主要采用被動式隔爆水棚(或巖粉棚)也可采用自動隔爆裝置隔絕煤塵爆炸的傳播。隔爆棚分為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棚,隔爆棚應符合下列規定。 主要隔爆棚應在下列巷道設置:
a)、礦井兩翼與井筒向聯通的主要大巷;
b)、相鄰采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和回風巷;
c)、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回風石門。
輔助隔爆棚應在下列巷道中設置:
a)、采煤工作面進風、回風巷道;
b)、采區內的煤和半煤巷掘進巷道;
c)、采取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。
②、水棚
a)、水棚包括水槽和水袋,水槽和水袋必須符合MT157的規定,水袋宜作為輔助隔爆水棚。
b)、水棚分為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棚,各自的設置地點見4. 下五、下①、條,按布置方式又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,分散式水棚只能作為輔助水棚。
c)、水棚用水量 集中式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斷面積計算:主要水棚不小于400L/m2,輔助水棚不小于200L/m2;分散式水棚的水量按棚區所占巷道的空間體積計算,不小于水棚不小于1.2L/m2
d)、水棚的巷道設置位置: ? 水棚應設置在直線巷道內; ? 水棚與巷道交叉口、轉彎處的距離須保持50m—75m,與風門的距離應大于25m; ? 第一排集中水棚與工作面的距離必須保持60m—200m,第一排分散式水棚與工作面的距離必須保持30m—60m; ? 在應設輔助隔爆棚的巷道應設多組水棚,每組距離不大于200m
e)、水棚排間距離與水棚的棚間長度: ? 集中式水棚排間距離為1.2m—3.0m,分散式水棚沿巷道分散布置,兩個槽(袋)組的間距為10m—30。 ? 集中式主要水棚的棚間長度不小于30m,集中式輔助棚的棚區長度不小于20m,分散式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得小于200m。 f)、水棚的安裝方式:
? 水棚的安裝方式,即可采用掉掛式或上托式,也可采用混合式;
? 水袋(棚)安裝方式的原則是當受到爆炸沖擊力時,水袋中的水容易潑出;
? 水袋(棚)的必須之必須符合以下規定: 斷面S<10m2時,nB/L×100≥35%; 斷面S<12m2時,nB/L×100≥60%; 斷面S<12m2時,nB/L×100≥65%; g)、水棚的管理: ? 要經常保持水槽和水袋的完好和規定的水量 ? 每半個月檢查一次。 ③ 巖粉棚
a)、巖粉棚分為重型巖粉棚和輕型巖粉棚,重型巖粉棚作為主要巖粉棚,輕型巖粉棚作為輔助巖粉棚。
b)、巖粉棚的巖粉用量按巷道斷面積計算,主要巖粉棚為400kg/m2, 輔助巖粉棚為200kg/m2, c)、巖粉棚及巖粉棚架的結構及其參數: ? 巖粉棚的寬度為100mm—150mm;巖粉棚長度:重型棚為350m—500mm,輕型棚為≤350mm ? 堆積巖粉的板與兩側支柱(或兩幫)之間的間隙不得小于50mm; ? 巖粉板面距頂梁(或頂板)之間的距離為250mm—300mm,使堆積巖粉的頂部與頂梁(或頂板)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0mm ? 巖粉棚的排間距離:重型棚1.2m--3.0m,輕型棚為1.0m--2.0m; ? 巖粉棚與工作面之間的距離,必須保持在60m--300m之間; ? 巖粉棚不得用鐵絲或鐵釘固定; ? 巖粉棚上的巖粉,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查,如果巖粉受到潮濕、變硬則應立即及更換,如果巖粉的量減少,則應立即補充,如果在巖粉表面沉積有煤塵則應將加以清除。 六、在煤和半煤巖掘進巷道中,可采用自動隔爆裝置,根據選用的自動隔爆裝置性能進行布置原裝。自動隔爆裝置必須符合MT694的規定。